第01版:首版

20年汗水浇出3000亩“花果山”

2023年11月17日

  周中(左一)邀请游客品尝柿饼。通讯员 孙晓鹏 摄

  本报记者 杜雅楠

  走进保定市满城区白龙乡北水峪村,可以看到漫山遍野黄澄澄的柿子挂满枝头,这里漫山遍野的果树见证了周中夫妇的辛勤付出。20多年来,他们用辛勤的双手将家乡的荒山变成了美丽富饶的“花果山”。

  今年66岁的周中是北水峪村的一位农民,他因小儿麻痹症导致右腿行动不便,但身残志坚的周中并没有一蹶不振。2002年,他和妻子有了承包村里3000亩荒山种果树的念头。“荒山上植被稀少,乡亲们每次从山上回来都得弄一身土,而且还容易引发山火。”

  有了种果树的念头后,周中很快便行动起来,他特意到满城区林业局,向工作人员请教果树种植知识。有了充足的知识储备后,夫妻俩雇了几位乡亲开始上山种树。虽然腿脚不便,但周中干起活来却非常麻利。一个1米深、1.5米宽的树坑,他1个多小时就能挖出来。“种树并不难,最难的是给树浇水。”由于当时条件有限,山上并没有通水。周中夫妇只能用三轮车拉着两个装满水的铁桶,沿着蜿蜒的羊肠小路将水送到山上再浇灌树苗,往返一次需要两个多小时。由于山上的树苗较多,周中夫妇每天至少要往山上三四趟,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对夫妻俩来说都是常事。“为了不耽误白天种树,我们都是凌晨四五点就起床灌水。”周中说,每到冬天,夫妻俩的双手都会长满冻疮。在周中夫妇心里,每一棵果树都像他们的一个“孩子”,不管付出多少心血都无怨无悔。如今,山上的哪个地方种植了什么品种的果树,哪棵果树大概有多粗,他们都记得清清楚楚。

  2008年,周中的妻子给果树浇水时,不小心被树坑旁的石头绊了一跤,导致左脚骨折。得知妻子骨折的消息后,周中焦急万分,他立刻让儿子将母亲背下山,送进县城的医院治疗。看着躺在病床上的老伴,周中十分心疼。当时正是种果树的季节,周中只能将老伴托付给儿子,自己继续上山种树。在妻子住院的那段时间里,周中每天都会给妻子打电话。每次电话接通后,妻子第一句话总是问“果树怎样了,还有多少树苗没栽种……”

  20多年来,周中夫妇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绿化荒山这件事上。他们穿烂了300余双胶鞋,磨坏了100多把铁锹、镐头,种下了8万多棵果树,昔日风沙弥漫的荒山变成了春天山花烂漫,秋天果实飘香的“花果山”。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夫妻俩就想为家乡留下一抹绿色,更好地造福子孙后代。”周中说,只要他还能动,就会继续在山上种果树,为家乡奉献一份余热。

2023-11-17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146159.html 1 20年汗水浇出3000亩“花果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