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首版

一百多个孩子一个“妈”

2023年11月06日

  10月14日临近中午,柔和的阳光洒进小院,四五个孩子排着队,在黄绿相间的滑梯上一个个滑下,几个小男孩正比赛拍球……偏房里,陈玉文忙着拌馅、擀皮、烧水,“周末了,给孩子们做点好吃的,饺子一会儿就出锅!”

  这里是邯郸市磁县滏阳营村的“爱心小屋”。正在玩耍的11个孩子,来自周边的村镇,他们中有的父母已故,有的父母是病人,平时都是跟着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生活。58岁的滏阳营小学老师陈玉文,是这11个孩子共同的“妈妈”,“我现在有23个孩子呢,今天没来全。”

  从2009年帮扶第一个孩子算起,14年来,陈玉文已经是一百多个孩子的“妈妈”了。

  2009年,磁县创新开展“爱心代理妈妈”志愿服务活动,两千多名“爱心代理妈妈”与留守孤困儿童结对,当时还在磁县讲武城学区工作的陈玉文,结识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玲玲。

  玲玲是一名孤儿。“第一次见她时才10岁,就站在角落,不说话,一直搓着小手。”陈玉文啥也没说,把孩子紧紧搂在怀里。之后,每到周末,陈玉文就把玲玲接到自己家,给孩子洗澡、剪指甲、做好吃的饭菜,晚上娘儿俩躺在一起说悄悄话。

  2012年夏季的一天,陈玉文收到一份珍贵的礼物——一枚塑料戒指。那是玲玲从姥爷那软磨硬泡要来一毛钱,特意买给她的,“妈妈,你喜欢吗?”“喜欢,特别喜欢!”陈玉文摸着手上的戒指,眼泪止不住。

  从玲玲开始,陈玉文的爱心事业一发不可收,为了让孩子们有个活动场所,2011年,在当地有关部门支持下,陈玉文把自家5间堂屋进行改造、装修,创办了邯郸市第一个“爱心小屋”。

  琳琳和弟弟欢欢第一次来到“爱心小屋”,就喜欢上了这里。“头一回见到姐弟俩,弟弟才三四岁。邻居们说,孩子爸爸患有精神病,经常对孩子动手,妈妈精神也不正常,俩孩子可怜得很。”2019年,陈玉文来到磁县小寨村的孩子家,眼前的景象把她惊呆了。

  好几个窗户没玻璃,墙皮一片片爆开,屋里连个像样的桌子、凳子都没有。她把瘦弱的弟弟一把抱起来,“孩子不认生,靠在我肩膀上,我的心都碎了。”

  从那以后,琳琳和欢欢有了“陈妈妈”。隔三差五,陈玉文和爱心人士就提着米面油送到家里。换季了,给姐弟俩买衣服,周末把他们接回“爱心小屋”,给他们做平时吃不到的牛肉馅饺子、炸菜角、煎包,送回去时口袋里塞进几百元钱……

  如今,姐弟俩的父母都已住进医院治疗,琳琳也上了初中。“有一次我在学校突然肚子疼,陈妈妈知道后,找了一辆车拉我到邯郸市的医院做检查,花了好多钱,我看到她跑前跑后,就知道她是真的关心我们。”琳琳说。

  如今,第一批叫陈玉文“妈妈”的几个孩子已经大学毕业,成家立业,但她从不主动联系。

  “我这个妈妈,就是他们人生中的过客。孩子长大了,小时候的伤疤慢慢结痂了,如果我主动找他们,或许他们又会想起难过的事情。他们现在能和普通的孩子一样过日子,是我最大的心愿。”这是陈玉文的坚持。 据河北新闻网

2023-11-06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144854.html 1 一百多个孩子一个“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