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引发血脂异常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不良生活方式。除了不良饮食习惯,如高脂、高糖饮食,过度饮酒等,还可能与活动不足、抽烟等因素有关。
疾病因素。疾病因素是引起继发性高脂血症的常见原因,如肥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痛风、阻塞性肝胆疾病、胰腺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原累积症、骨髓瘤、急性卟啉病、多囊卵巢综合征、酒精中毒等。
药物因素。很多药物可加重血脂异常,其中最常见的两类药物是抗高血压药物和类固醇激素,前者以利尿剂和受体阻滞剂对血脂的影响最大,后者中最常见的是雌激素,无论是用于激素替代疗法还是制成口服避孕药的雌激素,均可升高血浆甘油三酯水平,对已患有甘油三酯血症的患者影响更大。另外一些药物,如维A酸类和某些抗病毒药物也会影响血脂的代谢。
调节血脂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正确饮食
1.主食方面要注意粗细搭配,如谷类、大米、玉米面、白面等合理搭配;
2.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如卷心菜、芹菜、菠菜、西红柿、苹果、西瓜、山楂等,有利于稳定血脂;
3.适量吃瘦肉、鱼类、去皮鸡肉、鸭肉等;
4.少吃高胆固醇含量食物,注意避免吃动物内脏、蛋黄、肉皮、奶油、鱿鱼等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
5.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因为高糖分食物可以引起甘油三酯增高;
6.多吃降脂食物,如香菇、海带、紫菜等。
二、规律运动
在不改变饮食结构的情况下,单纯运动并不能显著降脂,如果两者结合并配合以合理的药物治疗,一定程度上可有效控制血脂水平。
运动可使高密度脂蛋白升高,低密度脂蛋白降低,增加能量的消耗,改善机体糖代谢,增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活性。坚持有规律的体力劳动和运动,可以增加肝脏内脂肪的分解和消耗,减轻体重。
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如慢跑、快走、太极、打乒乓球等,每次运动时间在30分钟左右,每周5次。
三、药物治疗
饮食控制及改善生活方式仍不能降低血脂时,则需要药物的控制,一般都需要长期服用,同时要定期对血脂和肝功(转氨酶)进行复查,他汀类药物能够显著降低总胆固醇,也降低总甘油三酯水平和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常用药物有他汀类和贝特类等,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时,注意尽量不要吃柚子,因为他汀类是在肝脏通过细胞色素P450酶代谢的,而柚子含有一种物质叫呋喃香豆素,可以抑制细胞色素P450酶的活性,使他汀类药物血浓度增高,相对的药物不良反应也会增加。贝特类能增强脂蛋白脂酶的活性,适用于高甘油三酯血症或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临床上可供选择的贝特类药物有非诺贝特、苯扎贝特、吉非贝齐。此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为消化不良、胆石症等,也可引起肝酶升高和肌病。
有冠心病、糖尿病及原发性高脂血症家族史者,应每年定期做血脂、血糖、肝功能等全面检查,40岁以上男性、绝经期后女性应每年定期做血脂全面检查,预防高血脂症。
河北省老年病医院监护室主任 刘俊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