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医疗指南

如何应对结膜下出血

2023年09月04日

  结膜下出血是指位于眼球表面的结膜下微血管破裂或渗透性增强,渗出的血液在结膜与眼球之间凝结,造成急性红眼睛、出血等表现。出血量大时,可表现为白眼球处弥漫红色外观,随着出血逐渐消散变为棕黄色,最后完全吸收消失。通常患者偶有轻微眼胀感和异物感,但不影响视力。

  结膜下出血通常由于局部创伤或感染所致,但一般难以明确病因,可能与心血管疾病、血液疾病、眼部疾病以及眼外伤、头部挤压伤等有关。另外,剧烈咳嗽、呕吐、大力打喷嚏等导致腹腔或胸腔压力升高,也可诱发出血。

  结膜下出血

  好发于以下人群

  高血压病患者。由于高血压患者的血管长期处于高压状态,血管壁弹性减弱、脆性增加,当腹腔或胸腔压力突然增大时,如剧烈咳嗽、呕吐、便秘时用力解大便等,导致结膜下的小血管破裂,会造成结膜下出血。

  动脉硬化患者。动脉硬化患者因血管弹性差、血管脆性增加,容易发生破裂,导致结膜下出血。

  结膜炎患者。结膜炎可引起结膜下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大、血管渗出增加,导致结膜下出血。

  血液疾病患者。某些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白血病等患者,其出血凝血功能发生异常,此时,轻微外力,如轻揉眼睛,甚至没有任何诱因,就可能导致结膜下出血,而且往往为弥漫性出血。此类患者较普通人更易发生结膜下出血,会合并全身其他部位出血。

  肾炎患者。肾炎合并重度贫血时,容易导致结膜下或者全身其他部位出血。

  长期服用抗凝药物人群。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华法林、硫酸氢氯吡格雷等,长期服用这些药物,易发生结膜下出血。

  一般情况下,结膜下出血可以自愈,无需治疗。但反复出血或同时出现其他症状时,如眼部开放性外伤、伴有疼痛、视力下降等,需要及时就医,进一步寻找出血原因并治疗。

  预防结膜下出血

  应注意几点

  1.保护眼睛,避免长时间用眼,防止眼疲劳;

  2.日常避免暴力揉眼,避免刺激眼睛,如需揉眼,动作要轻柔;

  3.避免剧烈呕吐、咳嗽等;

  4.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疾病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5.动脉硬化患者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并注意锻炼身体,遵医嘱用药、复查;

  6.容易发生便秘者,应注意饮食合理,适当增加粗纤维食物的摄入,发生便秘时可考虑应用相关药物,避免过度用力排便;

  7.患有出血性疾病或服用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采取相应措施,降低结膜下出血风险。

  河北省老年病医院 高见

2023-09-04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138637.html 1 如何应对结膜下出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