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个不停。难得空闲,于是,我把车库里堆放多年的书籍稍做整理。搬家已有十年,每当一个书柜被填满的时候,我就会买一个新书柜塞进车库,至今已填满了四个大大的书柜。
书柜里有一个空盒子,上面写着“字典”两个字,那是女儿上小学时用稚嫩的笔迹写下的。空盒子里原本存放着一本字典,那是父亲的珍藏。上世纪50年代,父亲到了上学的年龄。有一天,爷爷从邻县赶集回来,从羊皮口袋里掏出一本没皮的书,郑重地交到父亲手中,说:“英,人家说了,这叫字典,有用着呢。你要认全了上面的字,就成‘秀才’了。”那本字典,父亲一直珍藏着,直到1963年家乡发大水时被卷走。
爷爷不认识几个字,但他对读书识字有着强烈的渴望,把孩子送进学堂一直是他的梦想。父亲兄弟七人,作为家中长子的他,直到11岁才有机会走进小学课堂。虽然需要半工半读,但父亲对学习如痴如醉。这种精神既成就了他自己,也感染和带动了我们全家人。
书柜里有一本厚厚的、没头没尾的《古希腊神话传说》,那是从我乡村老家带过来的。40多年前,这本书曾是我们姐弟四人的精神食粮。尽管书中的人物名字拗口,情节曲折,但那时家中书籍匮乏,我们还是一遍遍地把它“啃”了又“啃”。从我记事起,在衡水市武强县刘南召什村那个偏僻的小村子里,每天晚上,在父亲的带领下,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昏暗的油灯下,手捧书本,津津有味地阅读。书籍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为我们闭塞的生活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
父亲年轻时就喜欢看新闻报道,在工作之余,他常常给报刊投稿,一篇篇反映时代风貌的新闻稿件在报刊上发表。后来,父亲转到了电视台工作。虽然现在年逾七旬,但父亲仍然笔耕不辍,被誉为“宣传战线的老黄牛”。我们姐弟也先后走出了那个小村子,相继去外地求学,毕业后分别从事教育和新闻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多次受到表彰。
女儿一出生,家中就满眼皆是书籍。8个月大的时候,我就有意识地给她读书、读报。每每这时,她就会瞪着大眼睛快乐地听着。女儿认字很早,时常如饥似渴地捧着书籍阅读。在我们的鼓励下,女儿也拿起笔开始写作,《滏阳河的荷花》《兵营的菜地》等习作相继在报刊发表。
家风如细雨,无声润心田。书架,是一个家庭最好的不动产。在这个轻风细雨的周末,我用手抚过一本本曾经捧在手中阅读过的书籍,回味着书中的优美文字,就像是在同智者、长者、挚友交谈,人生的真谛也越来越明晰。 刘瑞/文
编辑提醒:本版长期征集“好家风”稿件,要求通过故事体现好家风在两代甚至几代人之间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