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精品阅读

乾隆对“神兽”兴趣浓厚

2023年08月07日

  从乾隆十五年(1750年)至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间,乾隆皇帝亲自召集两位当时重量级的宫廷画家余省和张为邦,交给他们一个重要任务——画动物。与此同时,傅恒、刘统勋、兆惠等“八大臣”也被分配了任务,给每一幅画配文字解说,并抄录典籍中的相关记述。于是,我们得以看到这两部中国历代宫廷及民间绘画上前所未有的画册——《鸟谱》和《兽谱》。

  《鸟谱》为临摹,原作者是康熙朝进士、官至大学士的蒋廷锡。他工诗善画,尤其擅长画花鸟,还在与宫内西方传教士的接触中,掌握了一定的西洋画技法。余省、张为邦遵从蒋氏画风,历时11年,终于完成全套图册。

  《鸟谱》完成后,乾隆没有把它和蒋廷锡的原作一起放在御书房收藏,而是放在了紫禁城内一处重要的居所——重华宫,方便在休息时随时翻看。

  众所周知,乾隆的另一大爱好是盖章,《鸟谱》自然没能逃过。每册开篇第一幅画,都钤有“重华宫鉴藏宝”之印,每册最初和最末还钤“五福五代堂宝”“八徵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玺,足见他对这套书的喜爱。

  《兽谱》的绘制起止时间和《鸟谱》一样,由余省和张为邦按照《鸟谱》的体例和样式编辑,按照《古今图书集成·禽虫典》中的百兽形象绘制。这项工程的官方理由据说是以“百兽呈祥”彰显国家富强、富有四海、万国来朝的景象。但笔者相信,乾隆就是好奇。

  《兽谱》中有神兽、普通兽、异国兽。神兽虽然仅见于传说,但在书中所占比例较大。比如,麒麟在《礼记·礼运第九》《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大观·拾遗记》等古籍中均有记载。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麒麟往往与龙、凤、龟等组团出道,团名“四灵”,麒麟为首。如果去故宫参观,可以去慈宁宫看看,门口就守着一对鎏金麒麟,昂首挺胸,怒目圆睁,端的是皇家威严。

  说到神兽,还有一部动物图谱的来历就更传奇了——《海错图》,由康熙年间来自民间的博物学高手聂璜,历经几十年,遍访各地江海湖泊,考察绘制而成。“错”,种类繁多的意思,早在汉代以前,人们就用“海错”来指代各种海洋生物,后来渐渐成为海洋生物、海产品的总称。这部书一度消失在民间,后在雍正朝由大太监苏培盛带入宫中,收入清宫造办处。乾隆继位后,非常看重这套书,曾连下数道圣旨要求把这本书送给他看,还让人把这套画册重新修补、装裱,并放在重华宫内,常常翻看。海和尚、潜牛、井鱼、蛟……这些只闻其名甚至闻所未闻的动物,存在于《海错图》中,也存在于乾隆脑海里。

  至此,乾隆集齐了《鸟谱》《兽谱》《海错图》三大清宫版“神奇动物在哪里”,大大满足了无处安放的好奇心。

  据《中国青年报》 蒋肖斌/文

2023-08-07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135447.html 1 乾隆对“神兽”兴趣浓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