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开场白: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老人已不再坚持保守的消费理念,逐步融入社会。
潘志红:听听年轻人的建议
现在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很多都让我想不通、看不惯。我儿子也是如此。他吃外卖,我说不卫生;他买进口水果,我嫌贵;他买花,我说太浪费……说多了,儿子就嫌我唠叨,观念陈旧。去年冬天,我右膝盖疼,儿子要打车带我去医院。我说:“我们坐公交车去吧。”儿子说:“打车多花不了几块钱。两个人坐公交车要4块钱,转一次车就是8块,两头还要走一大截。你的腿疼,还是要少走路。从家门口上车,到医院门口下车,多方便啊!”我想了想也是,凡事不能认死理。
儿子还经常找“理由”带我出去吃自助、看电影,说什么年纪大了不融入社会,会被时代淘汰;偶尔下一次饭店,尝尝厨师的手艺,是生活的享受,在家也能学着做。儿子还说:“现在的电影制作技术都是一流的,往电影院里一坐,单是听声音也足以让人震撼。”我觉得儿子说的有道理,就听他的了。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听听年轻人的建议,多接触新鲜事物,对身心健康有好处。
张永进:女儿总是“强加于人”
十几年前,在石家庄工作的女儿回唐山探亲时,指着家中那台用了近20年的冰箱说:“这台冰箱该换新的了。”我说:“还能用,就不用换了。”她却径自去专卖店,买回来一台三开门的大容量节能型冰箱。当售后人员七手八脚地把冰箱抬到家中,并把旧冰箱折价收走后,老伴还在不住地埋怨:“花这个冤枉钱干啥?”等我们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新冰箱确实比旧的好使,噪音小,虽然容量大了许多,每月的电费并没有增加。
家中的彩电、我们使用的手机和晨练时使用的音响等,都是女儿通过这种“强加于人”的方式更新的。事实证明,这样的钱花得并不冤枉。我们是从物资匮乏和低工资的时代过来的,有节俭的习惯,在消费理念上跟年轻人有所不同。然而我也体会到,老年人还是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向年轻人学习,借鉴一些好的消费理念。如今,我正在思索,那个三开门的冰箱也使用十几年了,不必等女儿“强加于人”,我自己到专卖店去买吧。
汪兴福:穷家富路 当花则花
平时,女儿花钱随意一些,老伴喜欢精打细算。有一年,我们和女儿一家到外地旅游,老伴执意要住特别便宜的小民宿,结果不仅来回要跑很多路,还丢失了一些携带的物品。有了这个教训,老伴和女儿在消费理念上逐渐一致,那就是在外消费不能一味地省钱。后来再去旅游,我们坐长途火车一定会买卧铺票;不管到哪里住宿,就选交通便利、环境良好的旅馆;在吃的方面,我们会找当地口碑好的饭店就餐,规模大小无所谓。在游玩中,女儿、女婿和两个外孙活泼好动,多花些钱玩一些游览项目,我们也没意见,只要不是惊险刺激的项目就好。
俗话说:“穷家富路。”人在家中,可以能省则省。而出门在外,尤其是长途旅行,不少花钱的地方是省不掉的,当花则花,否则就达不到快乐出门和满意回家的目的。
李家琳:给孩子尽孝的机会
我生在经济匮乏的年代,生活贫困,吃的也受限制,穿的是姐姐穿过的旧衣服,所以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我的孩子没有经历过艰苦的环境,无法理解我的做法。但是,如今社会进步了,我也要与时俱进。
每次出远门,孩子就在网上帮我叫出租车,告诉我站在门口别动,一会儿车就到了。网约车特别方便,节省了不少时间,还增加了出行的愉悦感,我渐渐地接受了这种生活方式。过母亲节时,孩子给我买了一束鲜花,我心疼钱,问孩子:“花了多少钱?”孩子说:“你平时那么喜欢花,别舍不得买,管它多少钱呢,你开心就值得。”看着好看的花,我感到很温馨。
生活条件好了,不能一味地过苦日子,应该珍惜现在的好时光,尽情享受晚年生活。我们在善待自己的同时,也给孩子尽孝道的机会,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不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消费理念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
下期话题:年轻人上老年大学 您怎么看
近日,网上有许多年轻人晒出在老年大学的学习经历,只需一件衣服、一支口红的钱,钢琴、书法等课程任选。在老年大学里不考试,没有升学压力,只有鼓励和赞美,年轻人轻轻松松就能成为“优等生”。对此,您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