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书兵
端午节未到,粽子已飘香。前几天,居住在石家庄市平山县东关村70岁的贾桂贤尤为感念亲朋好友,她决定包3份粽子来表达对他们的思念和感激。
贾桂贤将提前买好的米和粽子叶洗净,邀请两位邻居一起帮忙包粽子。三人从日出忙到日落,一个个饱满的粽子包制完成。经过几个小时的焖煮,软糯香甜的粽子出锅后,贾桂贤将粽子分成3份,每份30个,并精心包装好。
贾桂贤的第一份粽子要送给母亲。贾桂贤母亲今年90岁,住在北京市海淀区。上世纪70年代初,贾桂贤母亲将她送到平山县下乡。在那个艰苦的岁月里,母亲经常给她寄钱物,其中,母亲的手写信给了贾桂贤极大的鼓励。
贾桂贤22岁时,和平山县的“农村娃”谈恋爱。贾桂贤母亲并没有嫌弃,反而大力支持她,让她在山区扎下了根,这一扎就是近50年。“现在母亲年纪大了,我却不能在她身边尽孝,所以想借亲手包的粽子对母亲表达感激和思念。”
贾桂贤要把第二份粽子送给“结义妹妹”。贾桂贤的儿子在沈阳当兵时,他和战友一起执行任务时遇到险情,战友为了保护他和国家财产英勇牺牲。
儿子战友的母亲早年失去双亲,没有兄弟姐妹,孩子的离去让她悲痛万分。当儿子把这个消息告诉贾桂贤时,她毅然北上去看望儿子战友的母亲。1996年5月,贾桂贤对儿子战友的母亲说:“我要和你结为干姐妹,我就是你的亲人,我的儿子也是你的儿子,今后隔三差五我到你这里走亲,你也时不时到我村去串门,住上一段日子。”从那以后,二人的感情延续至今。端午节前夕,贾桂贤想把充满情谊的粽子送到“结义妹妹”手中。
贾桂贤把第三份粽子送给了乡亲们。她刚到平山县时不会干农活,锄草时常把谷子当草锄掉。有些人笑话她,锄一棵毁两棵。贾桂贤难受得扔掉锄头哭了起来。这时,邻居刘大嫂安慰她,还手把手教她锄草、种菜、上山砍柴。村里的姐妹们还教她烙饼、擀面条。
贾桂贤生孩子时,邻居们给她送红枣,买白糖,有的邻居把自己舍不得吃的鸡蛋拿过来,给她补充营养。前些年,贾桂贤搬到平山县城居住,她时常想念乡亲们。贾桂贤常说:“这辈子是父母把我抚养成人,是村里的乡亲们教会我生活的各种技能。”
当贾桂贤把粽子包好通过快递寄出去后,她心情畅快了许多。“三份粽子三份情,昔日恩情记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