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第二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大师班迎来首位嘉宾——导演、监制陈可辛。在将近40年的电影生涯中,陈可辛执导了17部作品、监制了近40部作品。在现场,陈可辛畅谈了自己与电影的缘分。
父亲去世,才真正理解《甜蜜蜜》里张曼玉的笑
陈可辛的父亲是一位导演,虽然每天回家都津津有味地讲解自己的工作,但对儿子的要求却是“千万不要碰电影”,要做一份舒服点儿的工作。陈可辛与父亲的关系非常好,考大学时遵父命填报了当时热门的酒店管理专业,但上了一学期之后就熬不下去了,偷偷选了很多历史、艺术、电影的课程,最后还是觉得最喜欢电影,就转到了电影系。
回忆起父亲对自己的影响,陈可辛颇多感慨。他说,当年拍《甜蜜蜜》时,张曼玉饰演的“李翘”在停尸房看到丈夫尸体上纹着的米老鼠时,第一反应是笑,这个表情让陈可辛觉得不能理解。“我会觉得应该要面无表情,眼泪流下来才最完美。张曼玉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脆弱感,那是学表演学不来的。但是突然间她给我来了一个笑,我就懵了,就说不行。她跟我解释为什么要这样演,我说我完全理解,但就是觉得你刻意在演了。后来拍了8条之后,她说,我真的哭不下去了。没办法只能回去剪辑,最后还是选了笑着哭的镜头。”
陈可辛对这个镜头一直不是很满意,直到多年之后父亲去世,他才理解了那个笑容。“我半夜3点接到电话,他是很健康突然间走的,我第一个反应没有笑出来,但是我内心觉得很荒谬,觉得怎么可能,这是个笑话。”
陈可辛坦言,自己一直想父母年纪大了,他们走的时候自己哭不哭?拍《夺冠》的时候,陈可辛还专门请教过表演老师怎么哭:“我以后的人生里,还可能有几个机会要哭的,但是我哭不出来怎么办呢?”
父亲离开后,陈可辛整整3个月没有哭过。但是在大师班现场,谈到父亲时他终于忍不住哽咽落泪,“今天我终于把情感发泄出来了”。
一直有危机意识,但相信明天会更好
在观众印象中,陈可辛几乎什么题材都能拍。《甜蜜蜜》是爱情片,《如果·爱》是歌舞片,《投名状》是动作片,《夺冠》是体育片,《亲爱的》又是现实主义题材。陈可辛坦言:“我是一个需要生存的导演。”“一部电影能够回本其实已是相当不容易,我一直是一个有危机意识的人,所以就得顺着市场当时的要求去改变。”
如何面对自己并不感兴趣的题材?陈可辛说:“好的坏的,喜欢不喜欢都是我的,我做了妥协。只要是我妥协的,我都认,都是我在那个情况下做到的最好,都是无愧于心的。”无论拍什么题材,陈可辛喜欢拍的是感人的东西。“我有很温暖的信念,我也相信明天会更好。最近大家常讲一个词‘温暖写实主义’,我是特别相信这个‘温暖写实主义’的,因为我就是这样的人。”
选演员最看中“脆弱感”
张国荣、张曼玉、周迅……陈可辛的每一部新作,从选题材到选角都会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在被问及“选择演员看中哪些指标”时,陈可辛的回答非常诚实——首先当然要有明星。因为没有明星就没有投资,没有投资就没有电影。
而无论是男演员还是女演员,必须要“脆弱”。无论这位演员饰演的角色有多坚强、多强悍,陈可辛都要求在演员的表演中,让观众看到这个人物脆弱的一面,“因为再强的人也有脆弱的时候。”
广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