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话:后天就是2023年高考的日子了。此前,读者纷纷来稿讲述自己的高考故事,其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落榜的苦恼。不管是榜上有名,还是名落孙山,只要找准了方向,经过不懈努力,都能活出精彩的人生。
我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高中毕业后在村小学代课。由于会写一些报道,后来到公社从事文字工作。那时公社条件比较好,吃的住的都让同伴羡慕。但我总有点儿遗憾,自己平时成绩挺好的,取消高考后就没有用武之地了。
1977年,几个同学拿着报纸到公社里找到我,说恢复高考了,想商量着参加高考。我当时还有点儿犹豫,因为当时公社的工作还不错,每月能拿十几块钱。对于来自农村的我来说,能有这样的工作已经很不错了。几个同学都鼓动我,说我成绩那么好,肯定能考上。“考上了又能怎么样,还不是读完大学分配工作,跟现在的工作有什么不同呢?”我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当时大家都小,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劝我。
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回了趟家,想征求父亲的意见。“你有把握吗?”父亲问我。“没有,但我复习起来应该会很快上手的。”我说。“那还说什么,想考就抓紧时间攒劲儿考,家里的事不用你担心。”父亲看着我认真地说:“万一没考上,大不了明年再来。”正是父亲的这句话,给了我无穷的信心,于是,我下决心和同伴们一起参加高考。
接着,我辞了公社的工作,用当时的话说叫破釜沉舟,不给自己留后路。随后,我开始全力以赴迎接高考。每天早晨天不亮,我就爬起来背政治、历史,上午复习语文,下午做数学题,晚上还要挑灯夜战。我每天都要求自己写篇作文,反复修改对比着看。父母非常理解我,给我腾出了一间房,让我安心复习,家里的农活不让我插手。看着父母每天忙进忙出的,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考上大学,为父母争口气。
1977年那个冬天,我终于在渴盼中走进了高考考场。参加高考的有高中毕业生,也有工人和知青。我坐在考场里,心情出奇地平静,认认真真地做着考题,只想考出好成绩。终于,我考上了黄冈师专,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
我在近40年的教书生涯中,送走了一届届高中生。我常常跟他们分享我高考的事,勉励他们为高考而全力以赴。
赵自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