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七旬老人上老年大学未完成作业,给‘00后’老师发道歉信息”的消息引发关注。“老师,没能按时完成作业,给你添麻烦了,实在对不起。由于学得力不从心,本想退学,但你的敬业、热心又让我重拾了信心……”一天深夜,75岁的李怡然戴着老花镜,在微信聊天框中认认真真地给自己的任课老师小敏发消息致歉。
以往老年大学多是“老年人学,老年人教(退休后的专业人才)”,而随着90后、00后参与到老年教育工作中,这种局面逐步发生了转变。
《北京青年报》:目前,全国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已达7.6万所,参加学习的学员超过2000万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正在校园中以学养老、以学享老。
老年教育队伍年轻化是一件好事,年轻人的朝气给老年大学带来了更多的活力,也让老年学生学习更积极,满足了老年学生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老年大学,在筛选青年教师的过程中也会更加严格,这也会提升老年教学的整体水平和层次。
与此同时,由于老年大学的特殊性,经过层层筛选后加入老年大学的年轻人,凭借在校任教经历,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也会更加占有优势,这是双方共赢的选择。
《河北日报》:老年大学教育队伍年轻化是一件好事。年轻人朝气蓬勃、思维活跃、敢于创新,授课方式更加灵活、有趣,能给老年大学带去更多活力,让“夕阳红”更“青春”。尤其是年轻人对智能技术更加熟悉,他们当老年大学老师,有助于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智能生活。对于年轻人来说,老年人的智慧和经验,以及“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也能够助力自身更好成长。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少老年人不再单纯满足于“老有所养”,而是追求“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年大学,前景广阔、大有可为,需要也呼唤更多年轻人任教。不过,目前参与老年教育收入相对较低,社会认可度也不够高。有关方面应加大支持力度,提高教师待遇,健全成长机制,畅通晋升渠道,让参与老年教育的年轻人有发展、有奔头,使他们安心从教、舒心从教,在更好服务老年人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中国青年报》:按照社会学的观点,大部分人的社交都是同辈交往,但代际沟通却有着推动知识共享与情感弥合的重要作用。在老年大学,年轻人任教便推开了通往另一方天地的大门。老年大学天然被赋予了慢节奏的特质与“享受生活”的期许,很适合成为情感的避风港。而且在这里,年轻人不必纠结于同龄人之间的比较、内卷、社交,可以回归纯粹,给自己做一场精神按摩,很多老年人也希望能有机会与年轻的老师成为忘年交,年轻教师受到老人欢迎正成为一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