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26日
第05版:保健养生

国医大师李佃贵谈夏季养生

2023年05月26日

  李佃贵,1950年7月生,河北蔚县人,脾胃病专家,河北省中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长期从事脾胃病的临床及研究,以下是他为大家解读《黄帝内经》的夏季养生智慧。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曰:“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夏三月指的是农历四、五、六这三个月,又分别称为孟夏、仲夏、季夏。夏时三个月可以称作是茂盛华美的时节,天地之气上下交合,各种植物开花结果,此时宜晚睡早起,不要厌倦这长日,使志意静安无怒,使神光充盈明秀,使阳气开通宣泄,好像有所爱在外,这便是人与夏气相应,从而调养的方法,违反这一法则就会损伤心气。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到夏三月养生的注意事项。

  夜卧早起 适时午休

  夏季昼长夜短,人也应顺应天气,晚上睡得晚一些,早上早点起,因昼长,中午可以适当午睡来补充睡眠的不足,舒缓压力与情绪,午睡时间以20-30分钟为宜。

  无厌于日 养阳避湿

  夏季天气炎热,皮肤毛孔开泄,汗出较多,人体通过出汗以调节体温,适应暑热的气候,不可过分贪凉。《黄帝内经》中说要“春夏养阳”,要防止因避暑而过分贪凉,从而伤害了人体的阳气。长夏季节潮湿,或是汗出沾衣,或是涉水淋雨,或是居处潮湿,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因此长夏还要注意防湿。

  使志无怒 养心为先

  夏季天气转热,人们容易产生烦躁的情绪,夏季养生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养心为先,嵇康在《养心论》中也曾说:“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减少。”这说的就是“心静自然凉”。

  饮食调护 注意补水

  夏天人体的阳气散布于体表,相对来说肠胃阳气就弱了,消化能力就差了,这时就表现为食欲减退,所以夏季饮食不要贪凉吃生冷,不要过分油腻。另外可以多吃养心食物,可选用茯苓、小枣、莲子、百合、竹叶等熬粥食用,茯苓、小枣、莲子可养心安神,百合可清心安神,竹叶可清热除烦、生津。夏天暑热耗气伤津,还可以吃西瓜以清热解暑、除烦止渴,黄瓜含水量约为97%,也是生津解渴的佳品。

  李欣/文

2023-05-26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126708.html 1 国医大师李佃贵谈夏季养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