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伊始,美国物价迅速上涨,美国经济社会面临高通胀率、高失业率和低增长率的困境。为了安抚美国人对物价上涨的担心,更为了在即将到来的大选中获得更多选票,1971年8月15日,总统尼克松发表电视演讲,向全球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并实行为期3个月的工资物价管制。90天后,尼克松政府又将价格冻结扩展到更广泛的商品上。
前期,尼克松的抗通胀措施初见成效。1972年,他成功赢得总统大选谋得连任。1973年当他想故技重施再次实行价格管控时,却带来不少讽刺性的后果。比如,农场主不再把牛送往屠宰场,而是通过肉类加工商把牛肉运到加拿大,重新包装后再“出口”到美国,从而达到间接涨价的目的。另一方面,价格管控造成了人为的物资短缺,消费者们几乎清空了超市的货架。
尼克松的政策招致广泛批评,甚至被称为“美国战后宏观经济政策最大的失败”。
1974年8月,尼克松因水门事件黯然辞职,他的副手福特接任总统。福特面临后尼克松时期因价格管控带来的恶性反弹并无更好的办法,当时美国经济连年负增长,通货膨胀率则高达9.8%。1974年9月27日,福特召开了应对通货膨胀的高层会议。11天后,福特在国会发表讲话,面对电视镜头,他号召全体国民“节能降耗”,这是他应对高通胀率和高失业率的经济策略的核心。福特号召美国百姓自觉地厉行节约,比如买东西时货比三家,尽量买便宜的东西——“要敢于向他人炫耀自己专挑便宜货买,并为此感到自豪”。为减少能源消耗,福特建议尽量少开车,必须开车的时候尽量多人合用一辆车;同样为减少能源消耗,他还表示自己要多吃清炖的东西,少用电力烧烤,并敦促其他美国人也这样做。
那时候,福特出席公开活动的时候总是在衣服的翻领上别一个徽章,上面写着3个大写字母“WIN”。福特在演讲中解释道:WIN代表的是“立即制止通货膨胀”(Whip Inflation Now 的首字母),同时也是胜利的意思,寓意美国人民终将赢得对高通胀的胜利。然而,对于福特发起的这场用口号抵御通胀的运动,多数人并不买账。美国喜剧演员鲍勃·霍普打趣说,福特总统在电视上说要鞭打(Whip 意为“鞭子”“鞭打”)通货膨胀,结果半小时内鞭子的价格就上涨了50美分。《纽约每日新闻》报的一位专栏作家也取笑说:“根据最新的民调,55%的美国人表示买不起‘WIN’徽章”……对这场“WIN”运动,时任政府经济顾问、后来担任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称之为“难以置信的愚蠢”。
不出意料,在随后的1976年总统大选中,福特败给了民主党候选人吉米·卡特。
据《老年文汇报》 王明宇/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