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雅楠
通讯员 刘金英
前几天,李全福和7位表演者在衡水市武强县周窝音乐小镇表演了武强民俗舞蹈打花膀。伴随着欢快的音乐,演员们充满着力量美的舞姿很快便赢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据了解,打花膀是一种传统民俗舞蹈,表演者在表演时不用任何乐器伴奏,以拍、打、捻、揪、甩等动作,使身体各部位摩擦撞击,发出清脆的声响。
今年63岁的李全福是衡水市武强县的一名退休干部。多年来,热爱文艺的他一直在致力于传承民俗舞蹈。
李全福出生在一个梨园世家,他的父母都是武强县河北梆子名家。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李全福从小就对文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尤其喜欢音乐和舞蹈。
1983年退伍后,李全福来到武强县广播电视台从事文化宣传方面的工作。在工作岗位上,他一直乐此不疲地参加县文化馆组织的各种演出活动。
1989年,在参加一次文艺活动中,李全福偶然从朋友口中得知武强县留贯村流传着一种名为打花膀的舞蹈。由于这种舞蹈年代久远,已经几近失传。当时,留贯村只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能将舞蹈的基本动作完整表演下来。得知这一情况后,李全福对打花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将这种舞蹈传承下去的念头。
从那以后,李全福一有时间便跟随县文化馆的几位朋友到留贯村跟着老人学习打花膀。刚开始,由于手部动作掌握地不到位,一场表演下来李全福身上到处都是淤青。扎心的疼痛,甚至让他彻夜无法入眠。但李全福并没有气馁,仍然一天不落得跟着老人学习舞蹈的基础动作。终于,经过不懈的努力,李全福掌握了打花膀的要领。
每当李全福跳起舞时,那充满力量美的舞姿都会引来围观群众们的阵阵喝彩。
掌握了打花膀的全套动作后,李全福还将舞蹈动作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他在基础动作上又融入了广场舞、现代舞的元素,让越来越多武强群众爱上了打花膀。在李全福的努力下,国网武强县供电公司建立了一支40人的“打花膀表演队”,武强县的许多小学生也掌握了打花膀舞蹈的基本动作。这些年,他带领着“打花膀”表演队在上海、天津和河北各地的舞蹈比赛中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2015年,打花膀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退休后,李全福来到衡水市区照顾孙辈,但他没有忘记传承打花膀。每当武强县举办与打花膀有关的演出活动,他都会回到家乡为大家表演打花膀。李全福说:“只要我还能动,就会尽己所能将打花膀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