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泽佳
走进张家口市涿鹿县“涿鹿剪纸”张秀兰非遗大院,30余幅大型剪纸作品,上百张各式各样的窗花映入眼帘。这些活灵活现的作品出自64岁的“涿鹿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秀兰之手。
张秀兰是家中第三代剪纸人。八九岁时,她的母亲会把亲手剪出来的小动物剪纸,绣在她衣服上。每当她穿着这件衣服去上学,同学们都羡慕不已。平日里,张秀兰总看着母亲在家剪纸,直到十几岁她才第一次拿起剪刀,跟着母亲一刀一刀地剪“喜”字。“当时,我的手还不大,拿着剪刀颤巍巍地跟着母亲剪,很怕剪到自己的手。”
20岁时,张秀兰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剪纸技巧。为了补贴家用,逢年过节她会制作窗花等剪纸,挨家挨户地卖。后来,她生下了两个可爱的女儿。为了赚钱养家,丈夫外出工作,她一边种地,一边剪纸。
2016年,张秀兰陪母亲到石家庄参加河北民俗文化人才海选。评委们看到张秀兰母亲的剪纸作品后,给予高度认可。回到宾馆后,张秀兰激动地哭了。“我没想到母亲看似普通的剪纸,能被这么多人喜欢。”这次经历让张秀兰下定决心开始钻研剪纸技艺。回到家,她一头扎进屋里,不论昼夜手上放不下的就是剪刀和红纸。
经过多年磨练,张秀兰已经成为“涿鹿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如今,她喜欢把富有吉祥寓意的图案和主旋律相结合,还喜欢把人物融入进去,制作大型剪纸作品。前段时间,她创作了一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剪纸作品。“我想通过剪纸感恩党让我们过上幸福生活。”张秀兰说,自己也是一位农民,同时想感谢袁隆平为祖国的农业作出的突出贡献。
为了弘扬剪纸技艺,2022年5月,张秀兰腾出了自家院子,建起“涿鹿剪纸”张秀兰非遗大院。自打非遗大院对外开放后,不少学生、乡亲前来参观,张秀兰会热情接待并免费讲解。“有的人参观后对‘涿鹿剪纸’产生兴趣,我都会免费将他们收为学员,手把手地教。”她目前已经收了百余名学员。考虑到有的学员年纪小,张秀兰提出包吃包住,免费教学的想法。
今年张秀兰将带着“涿鹿剪纸”进校园,让更多学生学会剪纸技艺。“我们的剪纸文化底蕴深厚,只要有人想学,我都会毫无保留地教给大家,尽全力弘扬剪纸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