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床头搁着一个食品盒,奶奶把它视若珍宝,每天都要用手绢擦拭。小时候,我们放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奶奶屋里问安,不为别的,只是希望奶奶从食品盒里拿出糖果点心,分给我们吃。
奶糖、瓜子、小面包、炒栗子……食品盒里琳琅满目。每当我们伸手要抓时,奶奶立马从盒子的另一个置物格里取出一个包装袋,那是从地里刨出来已洗好的苦菊。奶奶会把它们分成几份,团成团,示意我们张嘴。等我们极不情愿地皱着眉头吃下去后,她才开始分吃的。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食品盒里的糖果点心换着花样地变,或甜或酸,或辣或咸,可唯有这一剂苦味贯穿始终:从春天时的婆婆丁、苣荬菜,到夏天时的莴苣、苦菊;从秋季的紫花苦菜,再到冬季时早已晾干存储好的苦瓜干。不管谁要糖果,奶奶必须先让他吃点儿“苦头”。刚开始,我们异常抵触,但后来却越来越喜欢吃甜食前先尝点苦味了。
我们问过奶奶:“为什么要这么做?”奶奶笑着解释:“世界上的滋味千千万万,只有苦让人生涩、难过、抵触。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往往最令人厌恶的东西反而最适合自己。药苦不苦?它能治病!每次吃糖果前总要给你们点儿苦菜吃,一是为了身体健康,二是为了抑制你们吃甜食的欲望。”
看来,世间最美好的滋味就是苦味!所谓苦尽甘来,只有先尝苦后尝甜,才能知道甜的爽口,更能知道苦的真谛。
李永斌/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