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1月9日
地点:石家庄某小区
人物:王开顺(55岁)
王开顺自述:父母已经90多岁了,出于孝心以及对父母安全的考虑,我和兄弟们一直想给他们雇一位钟点工。
几个月前,大哥与我们商量,他想让待业在家的外甥女来照顾年迈的父母。我们几个都觉得是个好主意,就给外甥女打电话说了这件事。懂事的外甥女立刻同意了,第二天就赶到了父母家,开始伺候起了老两口。
外甥女是个勤快干净的“90后”,做起家务活儿来既利索又能干。来到父母家后,外甥女先是把老两口家中里里外外收拾了一遍,扫地、拖地、擦拭家具,一刻都不闲着。
到了午饭时间,外甥女又下厨为老两口准备饭菜,饭熟后盛到碗中,再摆上筷子,让老两口享受“饭来张口”的生活。
等到了下午,外甥女开始洗老人的脏衣服,顺带着把老两口晾干的衣服也叠放整齐。经常穿的几件衣服还放到了他们手一伸就够得到的地方,完全实现了“衣来伸手”。
就连临出门时,外甥女还不忘把打包好的生活垃圾带走,不给老两口留下一点儿“干活儿”的机会。
外甥女就这么伺候着两位老人。因为表现出色,我们兄弟很是满意,父母对她也连连称赞。现在的孩子们大多是娇生惯养,有几个能像我外甥女这般勤劳能干?可是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还是出了问题。
有一天,外甥女像往常一样到我父母家里准备干活儿。外甥女刚进门,我的父亲却要撵她出去,父亲说什么也不让她来家里干活了。外甥女看着自己的姥爷,十分不解地询问自己哪儿做错了。我的父亲却说:“孩子,你一点儿都没做错,就是做得太多了,让你大舅回来一趟吧。”
我父亲的解释让外甥女摸不着头脑,她委屈得想哭。在电话里,外甥女带着哭腔告诉我们情况以后,大哥立刻就赶到了父母家里。
大哥赶到父母家后,父亲对着他就是一顿责怪:“你们让孩子来照顾我们老两口这是好心、孝心,不怪你们。可是这孩子把大事小事全给包揽了,我们做什么?”
原来,刚开始那几天,父亲对外甥女确实很满意。可是时间久了,父亲看着干净的桌椅板凳、整齐的锅碗瓢盆,实在找不到需要他自己动手打扫的地方,就连想趁着扔垃圾的功夫,下楼散散步的机会都没有。
父亲虽然上了年纪,但是他从心里并不服老,平日里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被他视为锻炼身体的方式。自打外甥女来了以后,虽然让他过上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逸生活,但他实在开心不起来。用父亲的话来说,那段时间整天身体不动,脑子不动,不是吃了睡,就是睡了吃,时间久了人会出问题的。这种过于安逸的生活持续了一段时间后,父亲实在是忍不了了,这才生气地要把外甥女赶走。
我们兄弟几个理解父亲的想法,可是如果真没人照顾他们,我们又放心不下。父亲答应我们,等到他和母亲完全动不了了,再来找人照顾他们。父亲还颇有道理地说:“人老了总会有些为难的事,这是规律,谁也逃避不了。我们老两口儿女多,生活上有人来照顾确实是件好事,但有许多老人的孩子不在身边,他们怎么办?人家不是也没事儿吗?”
父亲的这番话让我们哑口无言,可还是没能打消我们想要找人照顾他们的念头。假如老两口有个什么闪失,这将是我们一辈子都过意不去的事情。
这时,父亲干脆话锋一转,念叨起了我们:“你们有自己的家庭、工作、儿孙,你们把自己照顾好,就是对我们老两口最好的照顾了。”短短一句话,父亲说得云淡风轻,却充满了对我们深深的爱。
父亲再一次重申,他们还没到需要被人照顾的时候。只要孩子们有空常来家里看看,没事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就可以了。
唉!面对父亲这坚决的态度,我们实在不好说些什么,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现在的我们只能默默在心里想,这对老两口真是不会“享福”。
记者感言
既然父母不愿意让人照顾,王开顺和兄弟们还是顺着老人的想法吧。今后,可以经常回家看望父母,给他们做做家务,陪他们唠唠家常,这也不失为一种尽孝的方法。
串门预约
最近,石家庄的祁女士因为好心帮助了一位邻居,却遭到了其他邻居的排挤。下一期,咱们去她家串串门。
串门回音
老人不是免费保姆
赵彦花:陈女士带孙子的事情让人心酸。在儿子、儿媳看来,母亲出力带孩子是理所应当的事,没有什么不妥。小两口不知道感恩,并没有明白老人不是“免费保姆”的道理。
陈女士也应该清楚自己不是“免费保姆”。我建议陈女士抽时间与儿子、儿媳沟通一下,看看他们的态度。如果小两口不领情,还要再责怪、抱怨,陈女士可以休假几天,等他们转变态度后,再做决定。
儿媳不该抱怨老人
董天恩:带孩子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不仅不能离身,而且还得担心孩子磕着碰着闹毛病。可是陈女士的儿子、儿媳非但不理解,孩子碰着后还抱怨母亲看得不好,他们这种做法是不明智的。
我女儿在国外工作,她生了孩子后,就让我和老伴出国去带孩子。孩子从出生到3岁上幼儿园前,都是我们给带着。在这期间,孩子也受过外伤,闹过小毛病。但是女儿、女婿并没有抱怨,他们知道我们辛苦劳累,十分感谢我们。女儿、女婿经常教育孩子,让孩子长大后孝敬我们。孩子上大学不久便得了奖学金,专门给我和老伴买了奶粉和巧克力,我们感到没有白辛苦一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