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1日
第03版:精品阅读

作家高晓声编竹篮“自成一派”

2022年11月21日

  上世纪60年代,著名乡土作家高晓声回到江苏农村学做竹匠。经过多次试验,他学会了破竹、劈篾,进而想要编小圆篮,结果没有成功。

  编篮较难,高晓声觉得想要学会这个手艺不拜师是万万不行了。正好三河口乡东姚村的竹匠善编筲箕、小篮、筛子,于是,高晓声来到东姚五队陆炳兴家里,见他偷偷在猪圈屋里编竹篮,就问起竹篮副业的情况。陆炳兴说:“做一只大的黄栅篮至少可以卖2元钱,一只中黄栅篮一块五。一个人一天至少可以做十只以上。”

  高晓声听完后非常高兴,立刻就拜了陆炳兴为师,虚心向他请教,两人还成了好朋友。很快,高晓声的小篮编得像模像样,名噪一时。接着,他又改进了样式,开发出了新样品,把小篮编得更精致了,就像一件件工艺品。可是,高晓声还是不满足,又跑到横山桥区“偷师学艺”,多看了几眼心里就有数了,回家就动手编成了“横山桥篮”的大草篮子。这些篮子编得结实又好看,深受大家欢迎,高晓声就在暗地里卖篮子,或者以物换物,换点鸡蛋等生活物品。村上好些人也开始跟着高晓声学竹编,成为了他的徒弟。

  就这样,高晓声靠着编小篮这些手工活,度过了那几年的农村时光。据《人民政协报》 周星/文

2022-11-21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106432.html 1 作家高晓声编竹篮“自成一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