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雅楠
今年60岁的郝俊臣是石家庄市西兆通镇文化站站长。多年来,他不仅致力于举办文艺活动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还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导演梦”,拍出了许多“接地气”的影视作品。
1984年,郝俊臣到西兆通镇文化站工作。当时,文化站经常开办摄影课,给文化站的工作人员普及摄影知识。看着摄影老师展示一张张漂亮的照片,郝俊臣对摄影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为了提高拍摄水平,郝俊臣经常利用空闲时间外出采风。田间地头的风光、村民们辛勤劳作的身影都被郝俊臣拍摄了下来。不管是清晨还是傍晚,他总会手拿相机在田边不停地练习。凭着不懈的努力,郝俊臣的拍摄水平有了很大进步。几十年来,他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新闻、风光照片多达上千幅。
郝俊臣对摄影非常感兴趣,久而久之,他便有了拍摄电视剧的念头。通过走访调查,郝俊臣以曾经活跃在西兆通南村一带的抗日手枪队事迹为剧本,在西兆通村民的配合下,他用不到一年的时间成功拍摄出3集电视剧《石门东郊手枪队》。
这次成功让郝俊臣有了创作的动力,随后,他又拍出《山杏》《孝子》《网祸》等多部佳作。其中,《网祸》还荣获了全国第三届电视栏目剧三等奖。
2019年,郝俊臣在“手枪队”故事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许多生动严谨的情节,并委托朋友写了新剧本。他打算拍成一部90分钟的电影,并起名为《硬任务》。
说干就干,郝俊臣一次次前往石家庄市藁城区、宋营镇等地,寻找手枪队队员的后代们,通过他们了解革命前辈们的英雄事迹。有时,为了确保情节准确,他还将聊天内容录成音频,回家后反复收听。
“剧本的情节需要反复修改才能引人入胜,一部剧本往往需要修改好多遍才能完成。”每当编剧将修改好的剧本交给郝俊臣,他都会利用空余时间,反复思考剧本的情节,遇到不满意的地方,他还会标注出来,并和编剧一场戏一场戏地商量讨论。
2020年,郝俊臣特意买来1944年11月26日的《晋察冀日报》复印件。这份报纸第4版刊载的《我攻入宋营敌大藏组俘日韩工程师十三名》,便是整部电影的主要故事线。“我打算将这份报纸作为重要的道具插入到影片中,这样能让观众更好地理解电影的主题。”郝俊臣说。
如今,《硬任务》剧本的最终稿已经修改完成,这部剧本共107场。“如果条件允许的话,《硬任务》马上就要开始拍摄了。”郝俊臣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