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4日
第04版:文体看台

谢芳:青春不老 激情永驻

2022年10月14日

  谢芳:青春不老 激情永驻

  在一次电视采访中,主持人请谢芳留下墨宝,总结自己的表演生涯。谢芳拿起笔,写下五个字——无私亦无畏。

  无私,把所有心思献给电影,戏比天大,艺如登高。即使一个背影、一句台词、一滴眼泪,也要满怀热情、全心投入,“时刻沉浸在角色里,不能有丝毫杂念”;无畏,角色不是木偶,表演需要创造。“我在表演上没有任何条条框框”,“艺术讲究真,自然了、放松了,戏就好看了”。

  这是谢芳的表演哲学,也是她对所钟爱电影的真情告白。

  如今,“青春”代言人谢芳,已经87岁高龄。年华老去,初心犹存。

  《青春之歌》是谢芳的成名作,也是处女作。1959年年初,为向新中国成立10周年献礼,北京电影制片厂准备把小说《青春之歌》拍成电影,在全国征集选拔饰演林道静的演员。当时,谢芳还在武汉歌舞剧院的前身中南人民艺术剧院唱歌剧,导演崔嵬曾兼任过院长,对她有印象,便推荐她来试戏。

  谢芳至今仍清楚地记得那个场景:早春三月,北京依然很冷,她穿着白色短袖旗袍,坐在水银灯下,周围一片漆黑,尚未搭上布景的摄影棚,显得格外沉寂。她极力克制由于天冷和紧张带来的颤抖,按照自己的理解做着动作……

  当导演最后宣布起用新人时,谢芳心里的石头才落下。

  谢芳体会到,演员是苦力工,吃的是苦力饭,干的也是苦力活。

  无论是夏日里穿着棉袄在几千瓦的灯下炙烤,还是深秋、初冬之际,穿着单薄的衣衫在雨中漫步,谢芳毫不推辞,亲自完成,从不用替身。不仅如此,演员还要排除一切干扰,把情感高度集中于情境之中,按照剧本提示,达到真情实感的最高峰。

  1959年10月1日,《青春之歌》在北京公映,反响极为轰动,电影院全部爆满,很多影院24小时放映。

  此后,谢芳又先后主演了谢铁骊导演的《早春二月》、谢晋导演的《舞台姐妹》,连同《青春之歌》,被观众称为“青春三部曲”,“青春”“知性女性”成为谢芳表演的代名词。

  1961年,周恩来总理提议评选电影界“新中国人民演员”,最后评出22位,俗称“二十二大电影明星”,谢芳位列其中。

  谢芳创造了很多经典角色,但她并不是科班出身,她说:“我扮演的角色来自生活,衡量角色言行是非标准也在于生活。”

  拿到剧本后,谢芳都会仔细揣摩台词动作,跟日常生活对照,好的进行渲染,尚好的加以润色,不合理的,跟导演商量,予以修改。

  从生活中来,还要到生活中去。拍摄《舞台姐妹》时,主创团队专门请教袁雪芬等越剧表演艺术家。谢芳发现,戏曲演员经过严格训练,言语彬彬有礼,行走落座皆温文尔雅。为了找到戏中人物的感觉,她坐公交时,还仿效过多次……

  在谢芳的自传里,记录了很多想法、摸索、感悟,所有来自生活的表演法则——

  “演员在拍摄过程中时刻温习剧本,做到心中有数,就像乐队指挥十分熟悉他的谱一样,知道哪一乐章可以蜻蜓点水,哪一乐章必须全力以赴。”

  “演员收到剧本,好比得到一块布料,首先将其披挂肩头,看看花色品种是否顺眼,是否符合穿着者的身份、年龄、爱好,然后便是动用刀剪、量体裁衣。”

  刘江伟/文

2022-10-14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102155.html 1 谢芳:青春不老 激情永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