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做饭会一次做很多,导致经常吃剩菜。这样看似简便又节约,但有些食材在反复加热中,就会埋下健康隐患。
汤。熬汤的过程中,鲜味物质慢慢渗入汤里,带来香醇的口感,但如果熬制时间过长或熬好后反复加热,汤汁中呈鲜味的游离核苷酸、氨基酸、低聚肽等成分会发生变化。以鸡汤为例,有研究表明,小火慢煮180分钟时,鲜味物质含量最多,随着时间的推移,鸡汤中风味物质逐渐减少。反复加热还会使汤中形成有苦味的次黄嘌呤,并使不饱和脂肪酸发生氧化反应,影响汤的风味。因此,汤最好一次喝完,不建议加热2次以上,否则营养流失大,口感也不好。如果做多了,最佳存储方法是:汤熬好后先不放调味料,用勺子盛进玻璃或陶瓷器皿里,趁热密封,待温度降至室温,放入冰箱冷藏。这种办法可以保持汤汁的风味,并且不易滋生细菌。
绿叶蔬菜。菠菜、油菜、小白菜等绿叶蔬菜热量低、饱腹感强、吃完身体负担小,深受减重人群的喜爱。这类蔬菜如果炒熟后反复加热,不仅菜品的颜色、口感受影响,还会造成营养素流失。最重要的是,蔬菜里的硝酸盐会慢慢被细菌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在久置的剩菜里含量最高,如果过量摄入,会在胃的酸性环境中生成过量的亚硝胺,可能诱发癌症。所以,绿叶蔬菜尽量一次吃完,最多加热一次。如需第二天再吃,可以将炒好的蔬菜先盛一部分在容器中,放进冰箱保存;或者先将它们洗净切好,放入保鲜袋或密封盒里,第二天再炒制。
肉类食物。肉类反复加热会出现4种变化:一是蛋白质和脂肪酸结构发生反应,引起色泽和香味的变化;二是蛋白质结构改变,使肉质变硬;三是水分流失,导致肉中钠含量浓度升高,口感更咸;四是脂肪发生改变,尤其是鱼虾类食物,其中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在反复加热过程中被氧化,影响口感和营养。因此,肉类食物做之前最好小份分装,比如每100克放一个袋子,一次取一份,一餐吃完,最多不要超过两餐的量。
胡晓男/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