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魁兴
在邯郸丛台公园里,每天都会看到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在教孩子们说唱快板书。老人名叫李书岭,今年81岁,是邯郸市一中的退休物理老师。
自从退休后,李书岭每天都会到丛台公园活动。每次路过公园内的“武灵丛台”时,他都会看到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在教孩子们说唱快板书。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后来李书岭得知,那是一位退役的文艺兵,名叫徐贵海。为弘扬祖国传统文化,退役老兵不收报酬,义务教孩子们学习说快板的技艺。
有一次,李书岭见孩子们说得有声有色,不禁驻足倾听。听到快板书中有个别词句不太合理,李书岭冒昧上前说出了自己的意见。徐贵海虚心接受了他的建议,并恳请他对快板段子加以修改并创作新段子。从此,李书岭便与徐贵海和快板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对于创作快板书,李书岭可以说是个外行。刚开始,他对一些小段进行改编,后来又自创了些小段,但始终觉得故事简单,格调不高。于是就萌生了把有关邯郸的故事写成快板书的意愿。
有了这个想法,李书岭立即付诸行动。他首先从家喻户晓的“完璧归赵”写起,历时半年,十易其稿,才初步成文。随后的4年时间里,他完成了《邯郸典故快板书》17篇。
在写历史典故和人物故事时,李书岭的创作理念是在不违背历史大前提的原则下,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源于历史又不拘泥于历史,用尊重历史的观点还原历史的真相。在创作“赵氏孤儿”时,李书岭笔下的程婴没有自刎,而是在赵武的服侍下安度晚年。
由于没有进行过写作方面的训练,李书岭在创作快板书时要比常人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创作“邯郸学步”时,需要一副对联来描述学步桥的景色,他写下了十几个不同的样本,经多次请教相关人士和邯郸市一中语文老师,最终选中了“紫山西峙七彩霞光吐瑞气,沁水东渐一泓甘霖润桑田。”创作快板书,开头和结尾都很重要。为了写好开头,李书岭常常用四句诗歌点出本文的总纲,结尾时常用一副对联加以总结。快板书“纸上谈兵”开头四句是:“历史长河越千年,几家忧愁几家欢。凭吊长平古战场,一曲悲歌动心弦。”而结尾又用“长平饮恨 关河难锁明月泪,纸上谈兵 拆戟沉沙梦不圆。”有了这副对联加以总结,使结尾沉痛有力回味悠长。
2013年7月,在星海艺校的大力协作下,“李书岭邯郸典故快板书专场演出会”成功举办,并得到了邯郸市文联、市曲艺家协会的好评。
截至目前,李书岭已经创作编写了近百段与时俱进,传递正能量的快板书,传授的学生达一千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