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05日
第04版:生活互动

孝道在潜移默化中传承

2022年09月05日

  我出生在唐山市丰润区的皈依寨村。儿时,我经常听母亲说,她7岁时就没了妈,家里只剩下姥爷和她。母亲出嫁后,姥爷只能孤孤单单地过日子。

  姥爷住在距我村60多里的唐山市古冶区,母亲总是放心不下。那年月,交通不便,家里的农活又忙,不能经常去探望。因此,每逢春节前夕,母亲总是郑重地对父亲说:“孩子他爸,又快过年了,你还得抓个空儿,给我爸爸送点儿年货去。”父亲在母亲面前,总是百依百顺,乐呵呵地问:“孩子他妈,你让我去给岳父送点儿年货,你得详细地告诉我,都送点儿啥呀?”母亲莞尔一笑,说:“等咱家杀了猪,你就给我爸爸送一个猪头、一个猪肚和4个猪爪。另外,再给他送一些咱家做的粘饽饽、笨饽饽和冻豆腐。”父亲一听,便故意逗母亲说:“你真孝顺啊!给岳父送多少东西我都同意,可是这么多东西,路又这么远,我背不了呀!”母亲把嘴一咧,哈哈一笑,说:“你真是个木头疙瘩脑袋,咱家不是还有一头小毛驴吗?”

  1995年7月,我携妻子、儿子和女儿从农村搬到了市区,住上了两室一厅的楼房。但是,因父亲在唐山大地震时不幸罹难,仅剩下母亲一人在故乡生活,让我格外牵挂。我和妻子不只一次地“动员”母亲,让她搬来跟我们一起住。然而,母亲总是不同意,她说:“市里住楼房,上来下去不方便。邻里之间又不时兴串门儿,还不把我憋闷死啊!”所幸的是,三妹虽然结了婚,但没出村,跟母亲住得很近,照顾也方便。因此,我和妻子就勉强依了母亲。

  晚辈孝敬长辈,不仅仅是物质方面的赡养,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关爱。如果我能经常回村看看母亲,陪她一起吃顿饭,唠唠嗑儿,让她能从精神上享受天伦之乐,该有多好啊!于是,我给自己定了一条规定:每月必须回村一次。如果到了春节,我就跟母亲在一起过年,过了正月初五再回来,陪母亲过一个开心、欢乐的春节。2009年,母亲驾鹤西去,享年91岁。

  2021年,老伴因病不幸去世。我的儿子、女儿,对我尽孝就像比赛一般。女儿在外地工作,经常给我寄来各种吃的、穿的;儿子在本市上班,也经常给我从超市或网上购买衣服、鞋子。有时,因为他们缺少及时的沟通,同样的东西还会买重。

  儿子傍晚下班后,几乎天天来我这儿,给我炒菜、做饭,然后一起共进晚餐。每当此时,我就会感到和谐温馨,其乐融融。我想,尽孝的家风总会在潜移默化中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张顺/文

  编辑提醒:本版长期征集“好家风”稿件,要求通过故事体现好家风在两代甚至几代人之间的传承。

2022-09-05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98153.html 1 孝道在潜移默化中传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