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云南陆军讲武堂,是朱德从军的基础;参加云南起义,是朱德军事生涯从理论到实践的进步台阶;护国战争则是朱德在战争艺术上的全面升华。这里面有他的忠勇、智慧和谋略,而且展现出统领军队的能力和才华。
深受蔡锷的影响和重用
1909年,朱德考进云南陆军讲武堂。由于朱德过去有在成都体育学堂求学的经历,加上他刻苦好学,各科都取得优异成绩。每当遇到外国领事到讲武堂参观时,监督李根源总是指令朱德和朱培德二人出来指挥。云南讲武堂的“模范二朱”,从这个时候开始闻名遐迩。
朱德是在讲武堂时参加同盟会的。与他同在一个小组的杨蓁、范石生等,后来都成为护国和护法革命军的高级将领。他们不仅经常组织秘密集会,讨论“中国未来之命运”,同时还秘密地从外地运来革命书籍、报刊。他们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整天讨论和思考的就是怎样发动革命起义。
1910年7月,因为新军急需补充军官,便从讲武堂丙班和随营学校的学生中,挑选学习成绩优秀者100人编为特别班,朱德、范石生、杨蓁等一批同学都被选拔出来,开始了他们的预备军官生活。
辛亥革命前夕,同盟会领袖黄兴在命令中写道:“蔡锷调往云南,总揽新军之事。凡此皆军界愈见进步之情形。”此刻,新军上下都在酝酿由蔡锷担任起义军临时总司令。
蔡锷当时既在讲武堂授课,又住在朱德宿舍隔壁,对这名来自四川的模范学员自然喜爱,但开始并不知其底细。蔡锷的办公室到处堆满中文和日文的图书和报纸,他每天晚上办公到深夜,也允许学生到他那里读书和借阅材料。
朱德一有空就到蔡锷那里去看书,有时也借阅一些书刊。经过长时间的接触,朱德深感蔡锷思想敏锐,办事稳重,充满智慧,有着坚韧不拔的品格。为了革命成功,蔡锷从来不表露自己的意见,在起义的酝酿阶段,他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朱德觉得蔡锷是一个做大事的人,对其“尊敬,甚至崇拜”。
当然,蔡锷也很注意暗中观察朱德。除了喜欢这个壮实、质朴勤奋的学生,蔡锷还始终用言传身教影响着朱德。
率部攻入云贵总督府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蔡锷马上同云南的同盟会会员开会,商议起义之事,决定驻昆明的各部于10月30日午夜同时起义。
当时,特别班的学员已经提前毕业,蔡锷亲自挑选了“十八金刚”,朱德就是其中之一。朱德先是被安排在74标第2营左队当副目(相当于副班长),没几天又当司务长,负责“做士兵运动”。
10月30日傍晚出现意外,起义时间不得不提前。蔡锷下令所属74标提前攻城,分配给朱德的任务是带领连队攻打总督衙门。
连队很快攻入城内,朱德带领士兵直插总督府。此刻,总督府门前的机枪正对着马路,朱德迎着枪口直奔而去,后面的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他镇定自若地发出信号,很快,一名张姓的同盟会老乡就迎了出来。在起义准备中,朱德广泛联系总督衙门卫队营的四川籍战友,同他们讲革命道理,很快就达成了秘密协议。
见朱德带队而来,总督衙门的卫兵马上缴械。朱德让大家把总督衙门大院围起来,然后分成若干小分队逐处搜查。同时通过内线获得线索,很快便在一个巡捕家中,抓到了云贵总督李经羲。
11月10日,大理、临安(今建水)新军相继起义,各地的巡防营被肃清,云南全省宣告光复,大中华云南军都督府就在辛亥革命一个月后宣告成立。在成立大会上蔡锷被推举为都督,朱德因有勇有谋、指挥若定、作战有功,被正式任命为排长。
从此,朱德实现了人生的第一个目标,参与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从这里开始,他踏上了追随蔡锷将军护国和护法的道路。
战场上展现出卓越军事才能
1915年冬,蔡锷重举义旗,组成护国军讨伐袁世凯。此时,朱德被委任为滇军步兵第10团团长,所部后被改编为护国军第1军第3梯团第6支队。朱德任支队长。
泸州是云南进入四川的必经道路,也是重庆的重要门户。护国军讨袁的消息传到北京,袁世凯极为震动,调集北洋军、湘军和川军等多股力量向护国军反扑,并派了曹锟的第3师、张敬尧的第7师、李长泰的第8师一部和川军的一部,对泸州进行增援。
在关键时刻,蔡锷将第3梯团派往炮火纷飞的战场。朱德接令即出。部队正在途中,便得知进攻泸州的战役变为纳溪(今泸州市纳溪区)保卫战,他赶快带领部队在纳溪棉花坡一带阻击北军。
部队刚刚进入阵地,北洋军便集中兵力开始进攻。护国军的官兵以猛烈的火力给予还击,先是整营整连地打下去,后来敌人整团地冲锋,朱德就带领大家跃出战壕,把敌人打得抱头鼠窜。
一次战斗中,一颗流弹将机枪手打倒。敌军见机枪哑了,又猫着腰向护国军高地运动。恰巧巡视阵地的朱德赶到,端起机枪便向敌人扫射。见敌人纷纷倒地,连长周应龙兴奋地扑到这个机枪手旁边,拍着他的肩膀称赞道:“好小子,你是在诱敌深入啊!”“就这样狠狠打,打完这一仗,我保你升班副。”
敌人被打退后,朱德抹了一下脸上的烟尘。周连长一看是朱支队长,紧张得语无伦次:“我真该死。我不知道是您……”
朱德笑着说:“你说的班副还算不算数?我告诉你,当个班长我还是可以的。我是真正的机枪手出身哟!”
由于朱德在这次战斗中表现出高超的指挥才能,指挥部又把一个营划归他指挥。朱德整合兵力,建立了更长的防线。
是役,棉花坡半个月久攻不克,直接造成了北洋军阀张敬尧下台,曹锟等军阀闻风丧胆,袁世凯不得不四处调兵……
讨袁护国,让朱德脱颖而出,一战成名。杰出的指挥才能,使他成为当之无愧的“滇军名将”。
后来朱德驻防四川泸州时,发生了黎元洪“解散国会”“张勋复辟”等一系列闹剧。
旷日持久而又缺乏明确政治目标的战事,让朱德越来越感到困惑。这种在军阀中打来打去的日子,让他十分迷茫。那也是他最苦闷的一段日子。
打仗之余,写诗、养花和下棋,成为朱德在军阀混战时期的一点小乐趣。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滇军名将”开始寻找新的方向……
据《党史博览》 赤男/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