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22日
第03版:精品阅读

抗战时期张恨水“以笔为枪”

2022年07月22日

  抗战时期,著名作家张恨水以笔为武器,写出了不少抗御外侮、激励民族奋起的作品,表现了一个爱国文化人的高洁操守。

  坚守南京办报

  1937年8月15日,日本飞机空袭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古城遭到破坏,百姓极度恐慌。不少人在酷暑中纷纷逃难。

  张恨水与好友张友鸾所办的《南京人报》,因时局动荡,发行量骤减。张恨水和张友鸾不惜经济损失,坚持将报办下去。

  当时张恨水已搬到南京郊外的上清河。他每天下午顶着酷暑烈日,匆匆步行十几里地赶到报社,然后就伏在办公桌上,一直工作到第二天旭日东升,才疲惫地往城外赶。到了家里,倒头便睡。有时在半路上会碰上日本鬼子的飞机轰炸,听到空袭警报响起,他不得不趴在田埂上或伏在树下。空袭之后,他即奔向报馆,马上撰写夜里就要印刷的重要社论和时评。

  最让张恨水着急的是,他每天都要设法筹措当日报社的各种开支。因为是战时,银行限制提款数额,他每日只能取款几十元,显然难以支撑报社的正常运转,他常常四处向朋友借贷。值得一提的是,就在1937年,张恨水的《鼓角声中》和《中原豪侠传》两部小说都发表在《南京人报》上。前者意在提醒国人,勿忘国难当头、日寇侵华的威胁;后者则有加强民众的民族意识、不忘前贤保卫国家的寓意。

  《南京人报》经过张恨水、张友鸾及同人的努力,一炮而红。在只有百万人的南京,《南京人报》每天发行一万五千多份,这即便在全国也是破纪录的。

  那时张恨水四十来岁,身材高大,胖墩墩的,为人和蔼可亲。其嗓门大,未见其人,已闻其声,因在北京多年,操一口京腔徽调。每次撩起长蓝布衫,拿着折扇上得楼来,总是高喊:“今天真热。”报社同仁回忆,他一来编辑部,首先翻阅当日各家报纸,拆阅稿件和私人信件,然后与同仁谈谈情况。等他坐下来,会全神贯注,笔走龙蛇,不多久,漂亮的社论或时评就写出来。他为人豪爽洒脱,高调门谈笑风生,兴头上会用京腔唱起京戏。由于他的坚守,直到南京沦陷前四天,《南京人报》才不得不停办。

  与土肥原贤二暗中较量

  1914年,20岁的张恨水在汉口就靠给小报写补白为生,从南唐后主词“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句中,悟出人生苦短、光阴可贵的意味,遂以“恨水”作笔名。他那张心远的本名,反倒湮没了。此后,他又辗转各报馆,以一支笔写出文字无数,引得声名大噪。

  “九一八”事变后,张恨水的爱国主义热情被激发出来。他在短短的两个月之内,写出了以抗御外侮、激励民族奋起为主旨的《弯弓集》。这是短篇小说、剧本、诗词、散文的合集。以“弯弓”名之,有弯弓射日之寓意。

  1935年,人称“土匪原”的日本关东军代表土肥原贤二,命人带着张恨水写的《春明外史》和《金粉世家》两部长篇小说,找到张恨水,拿出有“赐予题签,藉留纪念,以慰景仰大家之忱”的信函。这是作为张恨水小说迷的土肥原贤二的亲笔信,足见其对张恨水的推崇。

  张恨水读完信函,留下了土肥原贤二送来的两本书,回身从书架上取来一本《啼笑因缘续》,坐在桌前,在书的扉页上写道:土肥原先生嘱赠,作者时旅燕京。

  来者乃一文化人,见张恨水写“嘱赠”,意为自己并非情愿赠书给土肥原,是他自己向作者索要;而落款不属名字,也表明不愿与之为友,甚至连搭理的份儿都没有。来者大骇,面色苍白,连连劝说张恨水不要开罪土肥原,不然后果难以设想。张恨水不屑一笑道:

  土肥原有来恳我题签之雅量,即有任我题何签,赠何书之雅量。否则王莽谦恭下士之状未成,而反为天下读书人笑也。

  来者将题签的《啼笑因缘续》交给土肥原。“中国通”土肥原见书扉页上的题签,心里已有所不快,待读后,知此书实乃宣传抗日之作,更是极为恼怒。那时中日尚未全面开战,土肥原还不是现出狰狞面目的时候,于是表现出惊人的“大度宽容”,向张恨水致谢,并夸赞其书:“描写生动如画,真神笔也!”

  作为书生,张恨水并不只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卖文为生的同时,他还积极参与关乎民族命运的大事。一次,他参加了北平老百姓的抗日集会,被闻讯赶来的反动军警抓上囚车。这时,在政府当差的同乡侯少福见后,跳上囚车,将张恨水拽下,不由分说打了他两记耳光,斥道:“你这个迂夫子,瞎凑什么热闹,滚回家去!”侯少福机智出“手”相助,张恨水免了牢狱之苦。

  把“不是国民党员”视为优点

  因张恨水积极宣传抗日,他早已上了驻北平的日本特务机关的黑名单。日方曾向张学良提出抗议。张学良虽为张恨水的书迷,也是朋友,但还是保护不了这位爱国书生。张恨水被迫离开他视为第二故乡的北平,并在全面抗战爆发后辗转来到重庆,在重庆任《新民报》记者兼编辑。该报积极宣传抗战,同情共产党,故与中共办的《新华日报》有较好的关系。张恨水本人也乐于给《新华日报》写稿。陈立夫发现后,十分恼火,找来国民党宣传部的负贵人,痛斥道:“像张恨水这样有影响的作家,怎么也被《新华日报》拉去了?”

  1939年年底,重庆《新民报》的副刊《最后关头》,连载张恨水的长篇小说《八十一梦》。张恨水在小说里将讽刺的锋芒直指飞扬跋扈的国民党豪门权贵,深受读者的欢迎,却也让一些人浑身不自在。

  一日,报社来一陌生人,自称受张治中将军之命,特来请“张恨水先生”。到了张府,张治中热情道:“恨水兄,有位朋友一向敬重你,希望你把《八十一梦》的版权给他,稿费他可以多出几倍,如果合作成功,他能在政府给你挂个相当于部长的职位,拿干薪,你还写你的小说。”张恨水心里早已有数,却装作不解道:“我的《八十一梦》尚未完稿,半部残稿行吗?”张治中笑得另有深意:“人家要的就是你那还没有做完的梦。”张恨水无语的同时,也很感谢张治中,他是以这种“非常”方式,传递他那位“朋友”要加害自己的信号。张恨水别无选择,只能停载《八十一梦》。

  与《八十一梦》差不多同时完成的长篇小说,还有《水浒新传》。此小说系张恨水应上海《新闻报》之约而写成的。在《新闻报》连载时,上海已成为“孤岛”。小说写梁山英雄接受朝廷招安之后,在金兵大举入侵大宋时,随张叔夜奋起抗金的故事。小说发表后,“汪精卫和日本人对此书都非常的不满,但说的是宋代故事,他们也无可奈何”。

  一次,张恨水在重庆海棠溪汽车站,与国民党中央政治教官罗敦伟相遇,罗敦伟说:“恨老,你的小说《水浒新传》写得好啊,为人也好,总之一切都不错,我只是感到你有一个缺陷……”张恨水说:“愿闻其详。”罗敦伟接着说:“你不是国民党员。”张恨水大笑曰:“我这个人全身都是缺点,别人至今还骂我是鸳鸯蝴蝶派。可是我有一个优点,不是国民党员。”罗敦伟闻之,沉默无语。

  据《民国清流:大师们的抗战时代》 汪兆骞/著

2022-07-22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92897.html 1 抗战时期张恨水“以笔为枪”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