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20日
第03版:精品阅读

“七七事变”后知名学者南迁长沙记

2022年05月20日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开始实施高校内迁计划,临时大学第一区设在湖南长沙,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和中央研究院为核心。同月,长沙临时大学(即西南联大的前身)筹备委员会在南京成立。由是,平津两城的知名学者纷纷动身,南迁长沙。

  闻一多“只带了一点重要稿件”

  从7月16日开始,国民政府在庐山举行谈话会,邀请蒋梦麟(北京大学校长)、胡适、梅贻琦(清华大学校长)、张伯苓(南开大学校长)等知识界著名人物分批前往共商国是。在庐山参加谈话会后,因时局紧张,原本打算返回北平的他们便来到南京,决定在此多逗留一些时日,待机而动。

  8月28日,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王世杰密谕梅贻琦,“指定张委员伯苓、梅委员贻琦、蒋委员梦麟为长沙临时大学筹备委员会常务委员。杨委员振声为长沙临时大学筹备委员会秘书主任”。南迁已成定局,梅蒋张三位校长再回北方,要等到8年以后的1945年了。

  与此同时,平津两城的许多著名学者也纷纷动身南下,躲避战火。

  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闻一多是“七七事变”后最早一批南下的学者。清华教授每服务满5年有一年休假,1937年夏天恰逢闻一多休假伊始,他计划回湖北老家安心读书。7月15日,他给先行回鄂省亲的妻子写信,说计划在三日内动身。同日,为应不测,清华提前发薪。7月19日,闻一多带着子女和女佣赵妈赴天津,走津浦铁路赴南京(平汉铁路已不通),再转武汉。在正阳门火车站,闻一多遇到了曾经的学生臧克家,臧问他:“闻先生那些书籍呢?”闻一多答:“只带了一点重要稿件。国家的土地一大片一大片的丢掉,几本破书算了什么?”

  闻一多的清华同事、地学系教授袁复礼也是这一年轮休。因为轰动全国的西北科考,“发现恐龙的袁先生”在清华相当有名。这一年他准备去美国考察,“一切手续都办好了,他的几个箱子都已经托运了,”袁复礼的女儿袁刚说,“‘七七事变’以后,我父亲赶快跑到天津把箱子截回来,说我不去美国了。”七七事变这年袁刚4岁,刚刚有记忆,她还记着几个画面。画面一:天黑黑的,下雨,她躺在床上,听到爸妈起来了,在那儿叨叨:这是打雷还是打炮?画面二:日本飞机在清华园上空飞,大家都疏散到科学馆地下室。说是地下室,其实是半地下室,高高的有窗户,上面都用报纸条打了叉,据说这样被炸后不会爆裂。晚上不许开灯,大家都拿棉被铺在地上睡觉。袁刚挺开心,她可以在地上翻跟头了。

  避难时袁刚已经不记得有父亲在了,都是母亲在管他们,“为什么呢,他得跟学校走啊,学校里有些该收拾的东西他也得整理”,当时她的大弟弟一岁半,小弟弟一个月不到,全靠母亲和保姆两个人。袁复礼离开北平之前给家人拍了张合影,后来袁刚母亲带孩子南下奔赴联大,途经越南,就是用这张照片办的集体护照。

  黄钰生抢救出了24串钥匙

  7月28日夜里,日军炮击南开,留守学校的南开大学秘书长、哲教系教授黄钰生带领留守人员乘小船行驶到稻田中躲避。黄钰生毕业于清华,在芝加哥大学主修教育学时是学校的风流人物,年年夏令营都参加,连续两届演讲比赛第一。后来也到芝加哥留学的闻一多说他这位外形俊朗的湖北老乡“是个cynic(愤世嫉俗者)”,其实,cyn-ic形容闻一多自己可能更合适:他在美国换了3所学校,总是带着愤懑,“我有五千年之历史与文化,我有何不若彼美人者?”当时的闻一多是一个坚定的国家主义者,后来著名的《七子之歌》就是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完成的。

  7月29日一早,黄钰生带教职工3人,学生5人,冒险回校巡视,不料炮火又至,师生避入地下室,一枚炮弹从屋顶直穿入地窖,幸未爆炸。躲过一劫的他们冒着炮火,抵达南开大学位于租界的临时办事处,此时黄钰生浑身泥水,一脸烟尘,满头乱发,眼镜架只剩下一条腿拖在耳际,手中提着24串钥匙,其中一串是他自己家的,其余都是各院室的。

  南开被毁后,黄钰生写信给太太梅美德,告知家中什物已荡然无存,这位黄钰生在芝大的同学,出身于美国华侨家庭的女子回信:“论职守,校产毁,私产亦毁,于心无愧。若校产毁而私产存,就可耻了。现在你有我,我有你,还要什么?”8月中,黄钰生经海路赶赴南京,把那些钥匙——现在它们仅具象征意义了——交到张伯苓手中。

  拿到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的北大化学系教授曾昭抡是湖南人,曾国藩的曾侄孙。他热爱旅行和写作,1936年6月自筹经费率领“北大化学系赴日参观团”对日本进行科学考察,彼时他已经注意到了“民治主义在日本的没落”,他写道,日本一般民众对军部统制一切的现象似乎很满足,在京都、大阪等城市,从中国东北调回的日本侵略部队受到民众满街欢迎。1937年7月,曾昭抡受邀前往庐山,参加国是谈话会,随后沿江而下,到上海迎接留英归来的夫人俞大絪,住在虹口。8月12日夜,朋友打电话来,说日本人马上就要登陆打仗,虹口是战争区,不能待下去,第二天曾昭抡就和夫人搭火车去了南京。

  藏书被毁让赵元任睡不着

  曾昭抡抵达南京当天,“八一三事变”爆发,历时3个月、惨烈的淞沪会战由此拉开帷幕。也是8月13日这一天,杨步伟把抱病的丈夫赵元任(著名语言学家)和大女儿赵如兰送上了南京开往汉口的“太古号”客轮——因为船票紧张,杨步伟只能和三个小女儿留在南京,继续等票。赵元任走之前和妻子商量,家这么大,带什么东西走是好?想来想去,结论是钱买不到的东西最要紧。杨步伟把丈夫记了31年的日记,还有从相册上撕下的4000多张照片,包了7小包,第二天在邮局排了7小时的队。

  从8月15日到17日,南京天天都有日机来袭。政府强制购买民众存储的汽油,杨步伟卖掉家中汽油,半送半卖剩下的米面,连同中研院发给赵元任的部分薪水,凑了900元,8月19日带着女儿们登上了去汉口的轮船。走前一天,胡适来了,说他的太太也许不久会到南京,到时可否借住?杨步伟说,自然没有问题,就把被单全部换了,床前桌上还插了一朵玫瑰花才走。

  船到汉口,转火车到长沙已是8月24日,一家重新团聚。湖南省教育厅厅长朱经农此前已给清华和中研院租了圣经学院,大部队未到,杨步伟和赵元任一家就暂住了几天,后来又转到警察厅长的楼上居住。不多久清华北大南开的教授们陆续抵达,大家在长沙又热闹起来,赵元任家是聚餐地之一,有一天大家合买了一只火腿,正准备煮来吃,从南京来的新华银行经理徐振东来了,带来一个坏消息:赵元任家的两栋房子都中弹烧了。晚上赵元任到半夜睡不着,说他那么多藏书没了,杨安慰他: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将来我一个钱不乱用,有钱先买你的书好了。把赵元任给说笑了。

  据《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 杨潇/著

2022-05-20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85488.html 1 “七七事变”后知名学者南迁长沙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