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不当时悔不及
尊敬的父亲:1978年春天,我编写了《运动与健康》一书,送到出版社后,编辑建议我用钢笔重新抄写一份留作底稿。当时我太忙了,想到您的钢笔字写得很好,就想叫您帮忙抄写。谁知,这竟成了我一生的憾事。
1982年11月11日,邻居董同玉到鸡泽县医院找我,他说您病了,让我回老家看看。我一进家门就见您躺在灵床上,身上蒙着白布单子。见此情形,我心中十分悲痛,便趴在您身上大哭起来。后来才知道,您夜以继日地帮我抄书,农村的房子四面透风,您太累了,晕倒时手里还紧紧地握着钢笔。
清明复清明,时光飞逝,已经快40年了。我还记得,您在世的时候我曾说过,等我有了大房子,就把您接来住,谁料世事无常,真是“子欲孝而亲不待”,愿您在天堂多保重。
儿子 董天恩
生活很好勿挂怀
亲爱的贤妻秀英:清明节快到了,我也跟你说说心里话。11年前,我们俩还没告别你就匆忙地走了,真叫人难过。这么多年过去了,来跟你说说家中的近况吧。
我已经87岁了,身体硬朗,思维清晰。孩子们个个孝敬我,吃得好,喝得好,穿的衣服都不重样,衣柜里都放满了衣服。现在,咱家住的是宽敞明亮的单元房,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出行坐公交车,我还办了老年卡,坐车都不花钱,出行很方便。
我把现在的生活说给你听,请你不要挂心。
老伴 张进
未曾停歇的想念
建新:我亲爱的丈夫,清明将至,提笔给你写这封信时,泪水已模糊了双眼,我几乎泣不成声。距你患病离世已经30多年,我对你的思念从未停歇。
还记得1969年,我们初次见面时,我想,这不就是我心中的白马王子吗。我还记得你给我写的第一封信,信里写到:“在我以往的生活中,不是没有见过别的姑娘,但她们都未曾激起我心中的涟漪,你的热情潇洒,使我心醉……”每每想到这,我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
与你一见钟情,相知相爱的日子,是我最快乐的时候。你为人正派,工作进步,我还调侃你“比书记还书记,比厂长还厂长”。在你去世后,我保留了杂志社给你的稿费以及最后一个月工资,留给孩子们当纪念。
咱们的一双儿女都像你一样,学习、工作都很积极,现在,我们的外孙已大学毕业,孙女今年高考,我常常到老年大学去上课,到合唱团唱歌,家中一切都好,勿要挂怀。
有你这样的优秀伴侣,此生足矣。
爱妻付惠玲
难忘恩师张宗仁
张宗仁部长:2019年6月1日,您突然跌倒骤然离世,实在是令人痛心。
几十年来,您为唐山玉田新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朽贡献。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大多参加过您举办的“土记者”学习班,收获很大。在玉田50多个部门和20多个乡镇,都有您推荐的新闻写作人才。他们有的成为记者,有的升为干部,当年,您可没有收过一分钱、一份礼。
我们都记得您的恩情。一切安好,勿念。
你的弟子、挚友 王树国
梦中宴请赵维彬
赵维彬是上世纪70年代石家庄第一制药厂、石家庄农药厂的党委书记,1998年病逝。任职期间,他力主科技兴厂,重用知识和人才,尽力解决职工急难愁盼之事。清明时节,作诗一首,怀念好友赵维彬。
几梦赵公回人间,
每每问我有何难?
喜看神州今胜昔,
亿万舜尧尽开颜。
欢言备餐将进酒,
赵公报喜上青天。
伏案疾书信两知,
燃寄天边诉衷言。
更望家祭清明日,
请君安心勿挂念。
好友 郑彬
本报开启“时空信箱”栏目以来,收到了众多读者来稿,一封封载着对亲朋故友思念的书信,感人至深。因版面有限,来稿无法一一刊登,希望读者谅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