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01日
第02版:新闻·老人

“时令性”骗局需当心

2022年04月01日

  魏婧

  春雨杏花满清明,追思犹怨水烟轻。清明节即将到来,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部分逝者亲属不能亲自到场祭扫,催生出形形色色的代祭祀“业务”。传统风俗逐渐“新潮化”的同时,消费者应警惕其中随意要价、缺少诚信等行为,也要提防节日前后容易流行的各类骗局。

  最近,四川省消委会发布消费提示称,一些清明期间流传的“时令性”骗局值得警惕。例如骗子编造某重名率较高的名字,谎称其去世并群发信息。有些人会误以为是认识的人去世,又不方便求证,便会直接转钱“随份子”。还有一些骗局在“丧葬费”上做文章,骗子谎称是民政部门工作人员,能在电话中报出已去世老人的姓名,让家属提供银行账号来接收“丧葬费”。一旦家属信以为真,去查询补贴款是否到账,骗子便会利用种种说辞,让家属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等,诱导将钱款转出。

  除此之外,笔者发现,现在网络平台还有各类代祭扫服务。事实上,对于各类代祭祀服务,人们对此始终存在着争议。有人认为,清明节祭扫注重的就是这份仪式感,如果连扫墓等都要请外人来做,也就失去了“敬”的意味。但也有不少人觉得,近年受疫情影响,对于扫墓确实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

  笔者认为,清明祭祀重在心意,对于其中的“时令性”骗局更需谨慎。

2022-04-01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80043.html 1 “时令性”骗局需当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