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5日的海南,晴空万里。南繁小麦试验田里,小麦已开始抽穗、灌浆。
一大早,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原院长,河北省首席小麦育种专家、辛集市马兰农场老专家工作站站长郭进考就来到试验田,查看小麦新品种的长势。他不时掏出尺子,测量着麦苗的高度。忽然,他发现一个好的单株,在海南白粉病、条锈病盛行的情况下,长势良好。他立刻坐在地头,轻抚着麦头,晒得黑红的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这些小麦就像自己的孩子,哪一个‘成才’我都开心。”望着这颗单株,郭进考满脸笑容。
正是凭借着对小麦的痴迷热爱,郭进考带领团队先后育出33个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小麦品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7项,两次获省长特别奖,一次获省突出贡献奖。
1951年出生的郭进考,童年平日吃的是野菜混合着粗粮,只有过年才能吃上白面馒头。郭进考回忆,那时还因肚子饿误食了野果,昏迷了两天。“啥时候百姓能天天吃上白面馍馍啊?”怀着朴素的愿望,郭进考考进了农校。
两年的农校学习,让郭进考对粮食增产有了科学认识。1973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石家庄地区农科所小麦育种室,开始了实现理想的征程。
2021年,郭进考率领技术团队培育出的具有节水、抗倒等特点的超高产品种“马兰1号”通过省级审定。在辛集市、魏县、石家庄市藁城区都创下亩产超过800公斤的河北省小麦单产纪录。“马兰1号”成为名副其实的节水超高产品种。
有一次,郭进考在辛集市查看节水麦长势,一位农民告诉他,自己种的节水麦效果没有预期好。郭进考刨根问底得知,原来这位农民按照普通小麦管理方式种植节水麦,反而减产了。
这件事让郭进考深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帮助农民掌握小麦管理配套技术,郭进考经常深入基层实地培训。整个小麦生育期,郭进考时而现身藁城刘家庄村、辛集试验基地的田间地头,时而出现在望都万亩示范田里,面对面解决农民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由于郭进考实践经验丰富,能讲到点子上,只要听说老郭来了,麦农们都会将他团团围住,问这问那。“我最开心的事,是看到我的品种和技术被老百姓应用到生产中,促进了农民增收。这比我发表一篇论文还高兴。”郭进考说。
郭进考的伙伴们多已退休在家,尽享含饴弄孙之乐。而郭进考的生活却离不开小麦。每年五六月份,是小麦选种的关键时期。此时的郭进考,总会住在马兰农场的宿舍。
“今年又来不及了,明年一定回家过节。”这是郭进考对家人的承诺,但这个承诺他很少实现过。
择一事,终一生。“小麦就像家人一样,只有走进麦田,心里才踏实。”郭进考说。
据《河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