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25年02月19日
本报记者 杜雅楠
“我在这部短剧里扮演父亲的角色,这是我的拿手好戏。”2月16日,记者在石家庄裕华万达见到郭学东时,他正一边手捧剧本认真地看台词,一边笑着说。
在石家庄有这样一群老年朋友,退休后,他们勇敢地走上舞台逐梦演艺圈,在聚光灯下“演绎”着多姿多彩的晚年生活。
今年67岁的郭学东是华北制药集团的一位退休工人。2015年退休后,郭学东不仅加入到社区合唱团,还到石家庄市老年大学舞蹈班学习形体。同年,一位朋友告诉郭学东电影《红盾出击》剧组要招群演,他便自告奋勇报了名。没想到,郭学东第一次拍戏就特别成功,不少老演员在片场夸他演技好。“我感觉拍戏挺好玩,特别喜欢在镜头前表演的感觉。”郭学东说,也就是从那时起,他正式踏入演艺圈。
短视频、微电影、信息流广告……随着拍戏越来越多,郭学东的演技水平也提高了不少。现在,他大致浏览一遍剧本,就能知道该如何把角色刻画好。“要想演好一个角色,确实要付出不少。”郭学东说,去年,他拍摄了一部反映乡村题材的电视剧。剧中有一个种地时突然晕倒的镜头。为了刻画好角色,郭学东一次次地倒在地上,把身体都磕青了。
“我喜欢尝试不同的角色,每个角色都能勾起我不同时期的回忆。”郭学东说,接下来,他打算多拍一些老年人防诈反诈类的公益宣传片,传播正能量。
和郭学东一样,77岁的文丽平也是一位“老戏骨”。提起她步入影视圈的故事,颇具趣味性,可以用“误打误撞”来形容。
文丽平是原石家庄市刻字厂的一位退休工人。1998年退休后,她经常到家附近的薇波公园和老姐妹们唱歌、跳舞。2009年的一天,文丽平和往常一样在公园唱歌时,一位年轻人问她愿不愿意参演《家在南三条》电视剧。“我喜欢演戏,当时立刻就答应下来了。”文丽平说,就这样,她误打误撞地当上了“演员”。
知性优雅的豪门阔太、利索干练的都市女经理、热心泼辣的居委会主任……如今,不管是什么角色,文丽平总能一秒入戏,演得惟妙惟肖。“我是个性格开朗的人,但最拿手的是哭戏。”文丽平告诉记者,她天生泪点低,不到3秒眼泪就能流下来。文丽平说,其他演员还特意给她起了个外号,叫“文飙泪”。
如今,文丽平已经出演过《喜事连连》《老无所依》等上百部影视剧,她和万茜、印小天、李琦等知名演员都搭过戏。每次拍完戏,文丽平都会把影片名称、时间和角色名称等记录在笔记本上。“一年365天,我得有200天在剧组待着。”文丽平说,现在,演戏已经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虽然累但很充实,自己也很快乐。
河北省委党校副教授石翠仙说,长期以来,社会对老年人的角色定位多局限于含饴弄孙、安享晚年,而这些勇敢逐梦演艺圈的老人却打破了这一固有认知。他们用行动证明,年龄只是一个数字,追求梦想永远不会太晚。此外,这一现象也为老年人提供了全新的社交与自我实现价值的途径。随着年龄增长,许多老人面临社交圈子变窄、生活单调的问题。而投身演艺圈,无论是参与表演、培训还是相关社交活动,都能让他们结识志同道合的伙伴。